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公室.海洋生物生态调查技术规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徐兆礼,陈亚瞿.东黄海秋季浮游动物优势种聚集强度与鲐鲹渔场的关系[J].生态学杂志,1989,8(4):13-15.
[3]胡家怀.小麦品种与小麦条锈病菌小种聚集度分析以及小种动态预测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03.
[4]覃林.生态统计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5]朱丽岩,寇建山,戚本金,等.青岛南部近海浮游桡足类群落特征与影响因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1,41(10):52-60.
[6]任美锷.江苏省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6.
[7]谢钦铭,李长春.鄱阳湖桡足类的群落组成与现存量季节变动的初步研究[J].江西科学,1998,16(3):180-187.
[8]彭少麟.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动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9]徐兆礼,戴一帆,陈亚瞿.东海毛颚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4,13(3):203-208.
[10]刘勇,程家骅,李圣法.东海区黄鲫数量分布特征的分析研究[J].海洋渔业,2004,26(4):225-260.
[11]杜飞雁,李纯厚,贾晓平.北部湾海域秋,冬季毛颚类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J].中国水产科学,2003,10(3):235-241.
[12]束蕴芳,韩茂森.中国海洋浮游生物图谱[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3.
[13]陈清朝,章淑珍.黄海和东海的浮游桡足类Ι.哲水蚤目[M]//海洋科学集刊.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14]陈清朝,章淑珍.黄海和东海的浮游桡足类Ⅱ.剑水蚤目和猛水蚤目[M]//海洋科学集刊.北京:科学出版社,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