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胡燕,陈晟,曹玮,等. 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1):10-13.
[2]汪瑞霞. 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 江苏社会科学,2019(4):213-223.
[3]黄震方,陆林,苏勤,等.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反思与困境突破[J]. 地理研究,2015,34(8):1409-1421.
[4]黄震方,黄睿. 城镇化与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研究:学术争鸣与研究方向[J]. 地理研究,2018,37(2):233-249.
[5]邓先瑞. 试论文化生态及其研究意义[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2(1):93-97.
[6]赖力,黄贤金,刘伟良. 生态补偿理论、方法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08,28(6):2870-2877.
[7]刘春腊,龚娟,徐美,等. 文化生态补偿的理论内涵及框架探究[J]. 经济地理,2019,39(9):12-16.
[8]欧阳志云,郑华,岳平. 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措施[J]. 生态学报,2013,33(3):686-692.
[9]杨枫. 论连片特困地区文化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意义[J]. 学理论,2014(8):136-138.
[10]刘春腊,徐美,刘沛林,等.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性补偿模型及湘西实证[J]. 地理学报,2020,75(2):382-397.
[11]杨军辉. 我国旅游村寨民族文化补偿机制构建[J]. 改革与战略,2017,33(6):128-131.
[12]杨军辉,李同昇. 民族旅游地游客民族文化补偿认知与支付意愿: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5):203-208.
[13]杨军辉,李同昇,徐冬平. 民族旅游村寨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空间分异及机理: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9):1167-1178.
[14]王维艳.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补偿机制研究:基于《物权法》之地役权制度视角[J]. 旅游学刊,2017,32(12):101-110.
[15]洪学婷,黄震方,于逢荷,等. 长三角城市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及补偿机制[J]. 经济地理,2020,40(9):222-232.
[16]胡欢,章锦河,刘泽华,等. 国家公园游客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12):2012-2022.
[17]李军红. 传统村落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 思想战线,2015,41(5):88-92.
[18]曹莉萍,周冯琦,吴蒙. 基于城市群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长江流域为例[J]. 生态学报,2019,39(1):85-96.
[19]孙佼佼,郭英之. 自然保护地数字文化生态系统服务质量测度与出游意愿效应:以中国五地国家公园网络空间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3,38(4):983-994.
[20]唐小飞,黄兴,夏秋馨,等. 中国传统古村镇品牌个性特征对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研究:以束河古镇、周庄古镇、阆中古镇和平遥古镇为例[J]. 旅游学刊,2011,26(9):53-59.
[21]姚延波,贾广美. 社交媒体旅游分享对潜在旅游者冲动性旅游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临场感视角[J]. 南开管理评论,2021,24(3):72-82.
[22]张琰飞,朱海英,刘芳. 旅游环境、消费习惯与低碳旅游参与意愿的关系:以武陵源自然遗产地为例[J]. 旅游学刊,2013,28(6):56-64.
[23]吴开松,郭倩. 文化生态视域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J].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0(3):114-124.
[24]王兆峰,向秋霜. 景观感知和地方依恋对居民文化补偿认知的影响与分异[J]. 经济地理,2020,40(5):220-229.
[25]张翔,杨桂华,祝霞,等. 苗族原生态文化村寨旅游者动机及开发策略:以西江千户苗寨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15,36(4):144-147.
[26]吕龙,黄震方,李东晔.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文-旅”协同评价模型与应用:以苏州金庭镇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0,35(7):1570-1585.
[27]徐冬,黄震方,洪学婷,等. 乡村旅游地文化胁迫类型、格局与机理研究:以苏州东山镇为例[J]. 地理研究,2020,39(10):2249-2267.
[28]朱羽佳,汪德根,周国艳. 传统村落居业分离式空心化识别及驱动机制:以苏州市东村为例[J]. 城市规划,2022,46(7):96-107.
[29]石玲,马炜,孙玉军,等. 基于游客支付意愿的生态补偿经济价值评估:以武汉素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2):180-188.
[30]王亚如,王尔大,于洋. 基于游客环境属性意愿支付的游憩承载力评价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8,38(5):1153-1163.
[31]袁建琼,张璐璐. 动机、经验和满意度对游客支付意愿和目的地忠诚度的影响: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2,42(2):191-202.
[32]陈冬冬. 乡村民宿消费者旅游动机、感知服务质量与支付意愿的关联性研究[J]. 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8(1):14-19.
[33]于文金,谢剑,邹欣庆. 基于CVM的太湖湿地生态功能恢复居民支付能力与支付意愿相关研究[J]. 生态学报,2011,31(23):286-293.
[34]李伯华,谭红日,刘沛林,等.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补偿价值评价:以怀化市皇都村为例[J].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3):84-92.
[35]HOMBURG C,HOYER W D,KOSCHATE N. Customers' reactions to price increases:Do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perceived motive fairness matter?[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005,33(1):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