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oa 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意识”提升及教学融入研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1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建设质量和自身能力发展.本文在剖析“课程思政意识”概念内涵及其价值意蕴的基础上,提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的提升途径; 并以“自然资源学”课程为例,提出课程思政意识有机融入教学的方式方法,引领课程教学的变革.“自然资源学”课程蕴含可持续发展观、国家安全观念、爱国主义教育等思政元素,教师通过强化育人导向、营造教育情境、创新教学方式以及构建联动课堂等途径,把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提升课程育人实效.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 7 1165607 张明礼<sup>1</sup>,温恬钰<sup>2</sup> 地理科学专业“海洋地理学”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与融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2 “海洋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讲授与海洋相关地理知识的课程.课程思政明确指出要发挥除思想政治课之外的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发挥思政育人的目的.在“海洋地理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主要是从海洋研究进展、国家海洋战略、海洋安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技术研发与海洋发展历程等角度,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科学精神、职业操守、历史文化等素养,从而实现从知识、能力、思维、品格多层次、全方位育人的课程特色.本文主要以“海洋地理学”课程作为研究载体,展示如何在课程各个环节发掘思政元素点,并且有机融入课程,以培养学生科研精神,树立理想信念,从而达到思政育人的目的.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8 15 1000259 陈 斌,滕 丽,肖福安,杨木壮 “土壤地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3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专业主干课“土壤地理学”为例,在全面剖析其开展课程思政改革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和实现路径,并基于典型教学案例“强还原土壤修复技术让设施病土重焕新生”对部分课程思政改革成果进行了介绍.最后,期望本文可以为其他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6 20 2925152 赵 军<sup>1,2,3</sup>,戴沈艳<sup>1,2,3</sup>,刘子豪<sup>1</sup>,王梦琦<sup>1</sup>,张 祎<sup>1,3</sup>,温 腾<sup>1,2,3</sup> 兰州大学“地貌学”视域下学术文化传承与课程建设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4 学科文化是学科产生、发展过程中逐渐凝结形成的规范原则和价值信念,也是学科建设的根基、灵魂和精神内涵.本文以兰州大学“地貌学”课程的视角,简要回顾了十九世纪现代地质学、地理学与地貌学的创建和发展历史,对学科奠基人和带头人之间的传承谱系进行了梳理,并阐述了二十世纪早期美国戴维斯学派和德国李希霍芬学派对我国“地貌学”的启蒙和发展.受数量化、系统论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二十世纪下半叶“地貌学”的研究范式也发生了从演化到过程的转向.以学科发展为主线,探讨了学界始终关注的科学问题和规范原则,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服务.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21 28 3371195 高红山<sup>1,2</sup>,李 琼<sup>1,2</sup>,曹 泊<sup>1,2</sup>,耿豪鹏<sup>1,2</sup>,胡小飞<sup>1,2</sup>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普通地质学“三彩”课堂建设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5 针对理工科“欠融合、难共鸣、少认同”的思政育人瓶颈,以“普通地质学”为例,打造“红+绿+黑”“三彩”课堂.红色家国课堂以国情认知、专业使命、文化自信、家国情怀为出发点,聚焦中国崛起与复兴之路.绿色生态课堂涵育绿色观念、审美素养、哲学思维及野外品格,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黑色灾害课堂强调灾害意识、减灾能力、生命观念和社会责任,突显命运共同体的人类关怀.“三彩”课堂彰显出“经世致用、中西合璧、蕴理于情”的思政意蕴,为课程思政建设提色增质.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29 32 1038235 杨海媚<sup>1</sup>,陈仕涛<sup>1,2</sup>,付一鸣<sup>1</sup>,王 平<sup>1,2</sup>,汪永进<sup>1,2</sup> 基于建构主义的“沉积过程与环境”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6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沉积过程与环境”课程为例,开展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围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政育人“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对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挖掘,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构建课程思政案例库,为沉积学相关领域课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33 39 6706994 袁亚娟,李明坤,于明杰,卫明明,温小浩 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地球概论”课程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7 课程思政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创新的主要内容之一.“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天文学三门学科的交叉课程,对树立新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基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大量研究,梳理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地球概论的课程特点确立了五大课程思政目标,进行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匹配与融入,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40 44 1867202 张志刚<sup>1</sup>,廖 颖<sup>2</sup>,黄 涛<sup>1</sup>,陈仕涛<sup>1</sup>,郑 晓<sup>2</sup> “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8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专业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实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地球系统科学”是将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研究的学科,具有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跨学科整合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要坚持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作为一种注重实践、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STEAM教育为思政教育融入“地球系统科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手段,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此外,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运用于“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检验其实施效果,还有助于课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45 53 1425371 肖 萍<sup>1</sup>,韩 非<sup>2</sup>,游 伟<sup>3</sup>,张玉慧<sup>4</sup>,于 佳<sup>1,5</sup>,王锦涛<sup>1</sup>,叶 丹<sup>1</sup> 地理学大类平台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以“水文与水资源学”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09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任务之一,本科大类平台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亟待探索.水文与水资源学是地理学大类平台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思政建设诸多问题仍不太清楚,亟需研究.本文认为思政建设可从教学材料准备、教学形式选择、教学手段安排等多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统筹规划,从家国情怀、文化自信、求真务实、科学探索、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生态文明、和谐共生、责任担当、精益求精等多角度开展,从而达到专业知识技能掌握和思想政治理念培育的双重目标.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54 58 1078775 黄 涛<sup>1,2,3</sup>,戴 强<sup>1,2,3</sup>,黄昌春<sup>1,2,3</sup>,张志刚<sup>1,2,3</sup> 基于混合式教学的“生物地理学”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0 “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生物群落的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的学科,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升学习效果.生物地理学关注人与自然、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间的互作关系,兼具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属性,在其教学过程中贯穿思政教育,有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然而,当前高校混合式教学中生物地理学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结合较弱,其思政教学案例及融入模式也有所欠缺,亟待设计并挖掘合适的思政教育资源.本文基于生物地理学线上与线下、理论与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挖掘出生物地理学属性的思政元素及典型教学案例,并将其融入到课程主题式讨论和对话式教学中,构建科学素养、家国情怀、辩证思维、人地协调观等思政目标,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有机结合.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59 62 1037227 韩 成<sup>1,2</sup>,胡竹君<sup>1</sup>,邓永翠<sup>1</sup>,姜允斌<sup>1,2</sup> 生态文明教育视角下“生物地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1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培养人和自然平等的生态文明意识.“生物地理学”研究生物分布及和它相关的各种问题,其教学过程中处处渗透着生态教育的理念.本文深入挖掘“生物地理学”课程中所蕴含的生态文明教育思政元素,并从生态认知、生态情感、生态意志和生态行为四方面进行“四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协同育人的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生态认知和生态意识,引导学生养成知行合一的生态行为和生态习惯.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63 1127816 林淑玲 高校“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为增强专业课程育人功能,实现学科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理念,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进行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构建了新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分析“环境科学概论”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特色与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 根据课程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开发教学内容体系; 基于“SPOC+PBL”混合式教学,重构教学过程体系; 最后融合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构建完备的“环境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实现了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全方位的有机融合,对高校专业课程实施思政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67 74 1581581 温恬钰<sup>1</sup>,张明礼<sup>2</sup> 地理师范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3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地理师范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为例,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指导下,尝试探索本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在考量地理师范专业的理科和教育类双重学科属性的基础上,确定本门课程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既要学生树立严谨求真的科学精神,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进一步紧扣优化的教学目标来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积极挖掘蕴含思政元素的教学案例,做到帮助师范生打下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传授他们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同时指出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需要注重多元目标,既要涵盖专业能力与思想政治,也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考核机制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的思政作用.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75 79 990604 梁怡佳<sup>1</sup>,张 鹏<sup>1</sup>,沈荣宇<sup>1</sup>,陈仕涛<sup>2</sup> 国际视野、中国故事——“气象与气候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4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和研究的全过程,是通过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内涵、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价值引领的过程.当前全球变化背景下,“气象与气候学”的教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我国的气象事业也具有特殊的发展历程.本文对国际化背景下我国气象、气候学科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在讲授的过程中融入这些元素,有助于支撑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塑造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80 84 1260543 严 蜜<sup>1,2,3</sup>,孙炜毅<sup>1,2,3</sup> 课程思政背景下“地质年代学”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5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的有效路径.本文以“地质年代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基于“价值追求”、“科学素养”与“职业品格”三大核心课程思政元素,从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与未来职业发展角度出发,重构“地质年代学”课程育人体系,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实现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融合,推动教学向教育的转变.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85 89 1069658 邵庆丰<sup>1</sup>,蒋婷云<sup>2</sup> 高职旅游类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思政建设与研究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6 课程思政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基于新时代旅游类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要求,“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以“品中国景观、树爱国情怀、讲中国故事”为根本任务,通过挖掘提炼课程思政元素,构建了“融思政案例、活教学策略、微育人目标”的“三维一体”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框架.以“喀斯特地貌旅游资源”为案例,通过课前预习,课中激发、探究、练习,课后迁移等教学流程,展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实施过程,调查反馈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并进行有效评估.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90 94101 1178364 崔英方<sup>1</sup>,丁 洁<sup>1</sup>,赵 侃<sup>2</sup>,陈仕涛<sup>2</sup>,汪永进<sup>2</sup> 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育人: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西北野外实习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7 野外实习是很多高等院校地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使学生接触自然现象、理解专业知识、锻炼野外技能的绝佳机会.在当前 “立德树人”培养理念的引领下,如何利用好野外实习的机会,实现从技能培养到综合育人的提升,是高校地理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近年来开展的西北野外实习为例,重点介绍了在实习动员、实习路线和实习作业3个阶段的育人举措.通过这些举措的实施,使课程思政育人理念贯穿整个实习过程,让学生完全融入其中,不仅学会了野外实践的技能,还真正“爱”上了地理学.通过学生的成绩和反馈发现,野外实习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品质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坚定了他们深入创新的科研志趣,达到了良好的培养效果.据此提出了野外实习在综合育人方面的三大优势,可以作为未来设计、组织和实施野外实习时的切入点.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95 101 1171071 王 平,赵志军,孔兴功,张茂恒,汪永进 体悟“两山”理念,践行生态文明——“秦岭地理综合实践”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8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在地理实践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地理学科普遍面临的问题.本文在梳理“两山”理念与秦岭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地理科学发展和国家战略人才需求,基于“两性一度”金课要求,融合思政教育理念,从多个维度构建“秦岭地理综合实践”课程思政设计和组织模式,提出“基地建设+课程设计+教学创新+活动组织+总结评价”五位一体的“地理综合实践”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经过多年实践检验,该模式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今后教学实践活动中,尚需根据学科发展、国家战略、教学反馈和区域特色动态调整和优化课程模式,不断提高“地理综合实践”课程的思政育人效果,构建具有专业性、高阶性、普适性、鲜活性的新时代“地理综合实践”课程的思政教育新范式.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02 106 1292629 王 斌,宋永永,李双双,岳大鹏 植物地理学实践课中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19 课程思政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也为专业课程实施提供了价值导向,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门兼具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植物地理学实践课着重通过野外植物识别、植被分布特征分析以及地学维度认知等专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帮助学生全面提升科学素养.将植物地理学实践课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也可强化学生文化认同和人文情怀,从而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南通大学植物地理学实践课中融入课程思政,探索专业知识实践与价值引领相互结合,提出课程思政融入植物地理学实践的优化策略,从而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07 112 1939083 赵文伟<sup>1</sup>,张以恒<sup>1</sup>,杨子腾<sup>1</sup>,夏宇欣<sup>1</sup>,顾沁然<sup>1,2,3</sup>,李 焕<sup>1</sup>,董 艳<sup>1</sup>,陈春珠<sup>1</sup> 庐山综合地理实习红色资源优势分析与融入策略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20 在庐山开展红色地理实习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地理实习开展目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等为依据,分析庐山综合地理实习中的红色资源优势,提炼庐山实习中红色资源的融入策略,据此设计了5条庐山红色地理实习路线,这些路线将红色教育有机地融入地理实习的过程中,综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怀.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13 117126 2702714 陈仕涛<sup>1,2</sup>,张志刚<sup>1,2</sup>,张 宏<sup>1,2</sup>,金云艳<sup>3</sup>,戎家成<sup>1</sup> 课程思政在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建设——以“地质学实习”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21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地质学实习”是东北师范大学一门重要的社会实践类课程,将思政教育有机的融合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应该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严谨的科学求真精神、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这几个方面开展.这将为开展实践教学中课程思政探索与建设提供借鉴.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18 121 1024598 张明明 依托国产地理分析与模拟平台,探索面向地理学研究的开放式人才教育模式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22 地理分析与模拟是新时代地理学发展的国际研究热点,特别是在国内自然地理学科快速发展的前景和要求下,面向地理分析与模拟的地理学人才教育培养变革亟待开展.本研究通过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在实践教学中的引领作用,突破理工科在新时代地理学人才教育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难题,以国产地理分析与模拟平台为核心,以“开放学习—系统培训—主题竞赛”为手段,设计“一个核心三个抓手”人才培养建设框架,形成有标准可依的“认知—理解—创新”一体化地理学人才教育体系,以中国特色自主品牌系统构建推动国际地理学研究前沿问题的解决,从而为国内外高校构建多样化、特色化的地理学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性意见.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22 126 1800392 陈 旻<sup>1,2</sup>,朱之一<sup>1,2</sup>,张书亮<sup>1,2</sup>,闾国年<sup>1,2</sup>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地下水开采优化设计”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23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课程思政建设的号召,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本文将借助虚拟仿真技术开展“地下水开采优化设计”的实验并进行课程思政探索.文章分析了“地下水开采优化”虚拟仿真实验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围绕数据收集、地下水开采优化、环境地质灾害认知与防控等实验内容,进行科学精神、生态文明理念等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合,以提升学生思政素养,实现“三位一体”的育人目标.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27 131 2416178 董进国,王妙真,曹书宁,梁 堃,顾晓敏 基于课程思政的中学地理环境教育问题初探——以广东省湛江红树林湿地保护区实践活动设计为例 /oa/darticle.aspx?type=view&id=202313024 课程思政作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在高等教育中与课程融合渗透实施得较好,但在中等教育阶段两者的结合度还有待提升.中学地理课程以环境教育和人地和谐思想为中心,在核心素养、教学素材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思政渗透契机.而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偏差、课堂内容僵化以及实施途径单薄等原因导致了地理环境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的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教材的设计、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环境、通过野外实践形式寓教于乐三个维度,提出了教学策略,以广东湛江红树林湿地环境保护为主题,设计课程思政与中学地理野外实践相结合的课例,落实立德树人培养目标,丰富中学地理环境教育课程思政素材库,为实现中等教育阶段课程思政与地理环境教育融合提供借鉴参考. 2023年09月25 00:00 2023年S1期 132 140 991103 杨诗涵<sup>1</sup>,申卫丹<sup>2</sup>,鲍锟山<sup>1</s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