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earce D. Tourism Development[M]. Harlow,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1989: 1-257.
[2] 陈瑛. 陕西省海外客源市场地域结构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9, 18( 4) : 78-84.
[3] 陆林,宣国富,章锦河,等. 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 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 地理学报, 2002, 57( 6) : 731-740.
[4]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 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 地理学报, 2002, 57( 1) : 96-106.
[5] 丁正山. 南京国内旅游流时空演变研究[J]. 旅游学刊, 2004, 19( 2) : 37-40.
[6] 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121-122.
[7]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等. 自然观光旅游地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研究[J]. 地理学报, 1999, 54( 4) : 357-364.
[8] 李海建,梁留科. 基于IGJAHP 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9, 25( 2) : 99-103.
[9] 解柕,张捷,刘泽华. 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及地理细分市场计量分析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 经济地理, 2004, 24( 6) : 852-855.
[10] 史春云,张捷,尤海梅,等. 中国城市居民出游潜力的空间分异格局[J]. 地理科学, 2006, 26( 5) : 622-628.
[11] 齐丽.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的考察与理论探析[J]. 经济经纬, 2004( 6) : 61-62.
[12] 保继刚,楚义芳. 旅游地理学[M]. 修订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13] 王群,章锦河. 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市场空间结构的演化研究———以黄山、九华山为例[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27( 1) : 83-86.
[14] 汪德根,陆林,刘昌雪,等. 山岳型旅游地国内客流时空特性———以黄山、九华山为例[J]. 山地学报, 2004, 22( 5) : 625-632.
[15] 吴必虎,徐斌,邱扶东,等. 中国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系统研究[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16] 俞金国,王丽华,李悦铮. 我国国内客源市场发展潜力量化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5, 24( 1) : 100-105.
[17] Kevin Greenidge. Forecasting tourism demand: an STM approach[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l, 28( l) : 98-112.
[18] Christine Lim. The major determinants of Korean outbound travel to Australia[J].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 2004, 26( 64) : 477-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