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邱硕,王宇欣,王平智,等. 基于MCR模型的城镇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建设用地开发模式[J]. 农业工程学报,2018,34(17):257-265,302.
[2]傅伯杰. 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趋势与优先领域[J]. 地理研究,2010,29(3):383-396.
[3]王根绪,程国栋,钱鞠. 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9):1551-1556.
[4]叶鑫,邹长新,刘国华,等. 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进展[J]. 生态学报,2018,38(10):3382-3392.
[5]王耕,周腾禹.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区域生态安全研究热点与趋势[J]. 生态学报,2019,39(18):6950-6957.
[6]彭建,赵会娟,刘焱序,等.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研究,2017,36(3):407-419.
[7]马克明,傅伯杰,黎晓亚,等.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概念与理论基础[J]. 生态学报,2004,24(4):761-768.
[8]李政,丁忆,王亚林,等.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山地石漠化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36(8):1046-1054.
[9]樊杰.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优化配置理论创新与“十三五”规划的应对策略[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1):1-12.
[10]彭建,汪安,刘焱序,等. 城市生态用地需求测算研究进展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15,70(2):333-346.
[11]侯大伟,刘艳,孙华. 退耕还林背景下寒地山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动态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7,33(18):267-276.
[12]王石英,蔡强国,吴淑安.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研究展望[J]. 水土保持研究,2004,11(4):138-142.
[13]喻锋,李晓兵,王宏,等. 皇甫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J]. 地理学报,2006,61(6):645-653.
[14]谭华清,张金亭,周希胜.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南京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水土保持通报,2020,40(3):282-288,296,325.
[15]叶玉瑶,苏泳娴,张虹鸥,等. 生态阻力面模型构建及其在城市扩展模拟中的应用[J]. 地理学报,2014,69(4):485-496.
[16]李谦,戴靓,朱青,等.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土地整治中生态连通性变化及其优化研究[J]. 地理科学,2014,34(6):733-739.
[17]俞孔坚. 生物保护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J]. 生态学报,1999,19(1):8-15.
[18]魏伟,颉耀文,魏晓旭,等. 基于CLUE-S模型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石羊河流域土地利用优化配置[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42(9):1306-1315.
[19]黄成,吴传清. 主体功能区制度与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9(11):166-175.
[20]冯斐,唐睿,冯学钢. 西部地区旅游扶贫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甘肃省平凉市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2):105-110.
[21]吴艳霞,罗恒,王彦龙. 基于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的关中平原城市群生态安全测度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6):230-239,245,322.
[22]邓红兵,陈春娣,刘昕,等. 区域生态用地的概念及分类[J]. 生态学报,2009,29(3):1519-1524.
[23]迟妍妍,许开鹏,王晶晶,等. 京津冀地区生态空间识别研究[J]. 生态学报,2018,38(23):8555-8563.
[24]李赛赛,朱正如,吕乐婷,等. 基于RUSLE模型的太子河流域土壤侵蚀特征研究[J]. 水电能源科学,2020,38(3):141-144,82.
[25]张科利,彭文英,杨红丽. 中国土壤可蚀性值及其估算[J]. 土壤学报,2007,44(1):7-13.
[26]宋明华,刘丽萍,陈锦,等. 草地生态系统生物和功能多样性及其优化管理[J]. 生态环境学报,2018,27(6):1179-1188.
[27]熊善高,秦昌波,于雷,等.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的生态空间划定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 生态学报,2018,38(22):7899-7911.
[28]荣月静,杜世勋,郭新亚,等. 太岳山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关系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8,41(11):181-190.
[29]邓伟,齐静,孙荣,等. 生态功能保护条件下的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分[J]. 水土保持通报,2018,38(5):154-160,353.
[30]潘梅,陈天伟,黄麟,等. 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J]. 生态学报,2020,40(15):5151-5167.
[31]谢花林,姚干,何亚芬,等. 基于GIS的关键性生态空间辨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J]. 生态学报,2018,38(16):5926-5937.
[32]程迎轩,王红梅,刘光盛,等.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生态用地空间布局优化[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16):248-257,315.
[33]KNAAPEN J P,SCHEFFER M,HARMS B. Estimating habitat isolation in landscape planning[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1992,23(1):1-16.
[34]陈昕,彭建,刘焱序,等. 基于“重要性—敏感性—连通性”框架的云浮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地理研究,2017,36(3):471-484.
[35]李航鹤,马腾辉,王坤,等.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的沛县北部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0,36(8):1036-1045.
[36]王原,何成,刘荣国,等. 宁夏沙坡头国家自然保护区鸟类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生态学报,2017,37(16):5531-5541.
[37]蔡天雨,徐磊,陈亚恒,等. 基于生态安全的青龙满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冲突识别[J]. 水土保持研究,2020,27(5):273-280,2.
[38]杨天荣,匡文慧,刘卫东,等.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关中城市群生态空间结构优化布局[J]. 地理研究,2017,36(3):441-452.
[39]杨姗姗,邹长新,沈渭寿,等. 基于生态红线划分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江西省为例[J]. 生态学杂志,2016,35(1):250-258.
[40]王洁,李锋,钱谊,等. 基于生态服务的城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11):199-205.
[41]朱军,李益敏,余艳红. 基于GIS的高原湖泊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及优化研究——以星云湖流域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8):1237-1250.
[42]于成龙,刘丹,冯锐,等.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东北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J]. 生态学报,2021,41(1):29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