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陆玉麒. 区域双核结构理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李玏,顾朝林. 基于等级-网络分析框架的泛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评价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5):949-959.
[3]张延吉,欧胜兰,郑媛. 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腹地范围及其演进:兼论场强模型的改进[J]. 上海城市规划,2017(3):116-120.
[4]王凤,马玉玲,乔家君. 中心城市对农村空心化格局影响的尺度效应:以河南省为例[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8,37(3):132-137.
[5]张瑞瑞. 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辐射效应研究:以江门市中心城区为例[J]. 中国市场,2017(23):32-34.
[6]王钊,杨山,刘帅宾. 基于复杂网络的长三角城市对外服务群落结构研究[J]. 生态学报,2018,38(6):1964-1974.
[7]刘玮辰,陆玉麒,文玉钊. 长江经济带城市对外服务能力时空演变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6,25(10):1475-1483.
[8]陈遥. 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中心城市能级提升路径分析:以江苏泰州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2020(13):122-123.
[9]马秀馨,刘耀林,刘艳芳,等. 时间异质性视角下对中国城市形态多中心性演化的探究[J]. 地理研究,2020,39(4):787-804.
[10]魏国恩,朱翔,贺清云. 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演变特征与对策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27(9):1958-1966.
[11]WANG J E,CHENG Y,MO H H.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s of border ports in China[J]. Sustainability,2014,6(10):7089-7106.
[12]宋周莺,车姝韵,王姣娥,等. 中国沿边口岸的时空格局及功能模式[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89-597.
[13]张永年,潘竟虎.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对外开放度时空分异格局[J]. 干旱区地理,2018,41(5):1123-1131.
[14]赵娟,石培基,朱国锋. 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的测算与比较研究[J]. 世界地理研究,2016,25(4):93-101.
[15]王亚丰,李富祥,谷义,等. 基于RCI的中国东北沿边口岸与口岸城市关系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4(7):55-60.
[16]马腾,葛岳静,黄宇,等. 微观尺度下边境口岸对载体城市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以德宏州中缅边境口岸为例[J]. 热带地理,2017,37(2):185-192.
[17]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18]刘慧,叶尔肯·吾扎提,王成龙.“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45-553.
[19]孟德友,陆玉麒.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J]. 地理研究,2012,31(1):107-122.
[20]陈翔. 宁波湾区港口城市与腹地城市互动辐射效应研究[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3(3):110-121.
[21]赵康杰,吴亚君. 高铁网络与经济网络演进特征及协同关系研究:以中国省域中心城市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20,34(2):77-85.
[22]戢晓峰,陈肖雨,伍景琼,等. 基于多源数据的区域物流辐射网络特征提取:以云南省为例[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44(1):113-121.
[23]方敏. 青藏铁路经济带的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共轭双核结构[J]. 经济地理,2007,27(4):661-664.
[24]王毅,陈娱,陆玉麒,等. 城市门户性与中国门户群研究[J]. 地理科学,2017,37(3):331-338.
[25]潘竟虎,石培基,董晓峰.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J]. 地理学报,2008,63(6):635-645.